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吉林,正打造“北方氫谷”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澎湃新聞 發表時間:2025-05-13 09:27:44瀏覽次數:16
吉林,正打造“北方氫谷”。
近些年,“風光”資源富集的吉林省,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吉林西部,處于大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西南氣流通道上,地勢平坦開闊,是我國東北地區風力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發展新能源,吉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截至2024年底,風光新能源裝機達到2156萬千瓦,同比增長24.77%;新能源裝機占比提升至45.71%,超越煤電成為省內第一大裝機規模電源,位列全國第八位。
然而,吉林的用電負荷增長不匹配新能源電力生產能力,探索就地轉化為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等清潔能源,成為消納富余電能的路徑。
21世紀初,綠氫技術逐漸成熟,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的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綠氫行業逐漸嶄露頭角。綠氫,是指采用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途徑生產的氫氣,其典型制備過程是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驅動電解水反應生成氫氣。由于在這一過程中碳排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而賦予了這種氫氣“零碳”或“無碳”的特性。
從2018年4月起,吉林省白城市謀劃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氫能產業,打造“中國北方氫谷”。吉林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2019年,省級層面開始謀劃探索氫能產業,打造“中國北方氫谷”上升為省級戰略。
202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將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貫通氫能產業鏈條,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搶占綠色氫能產業發展新賽道制高點,打造“中國北方氫谷”。近兩年的時間里,《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等氫能產業發展舉措陸續發布,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在此背景下,近幾年,吉林省風光制綠色氫氨醇一體化系列項目破土動工。
吉林開啟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氫能時代”。
“綠氫”規模化應用基地
前期技術實驗,也需工程化驗證。
位于白城大安的吉電風光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就可以理解為,在進行PEM的工程化驗證。
白城地處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廣袤平坦,歷史上形成的大片鹽堿地、荒地和未利用地為新能源規?;?a href="http://www.86834com.com/t/開發.html" >開發提供了足夠的用地資源。
三一重能單機15兆瓦、葉輪直徑270米風電機組在白城通榆成功吊裝,一舉刷新已吊裝陸上機組最大單機容量和最大葉輪直徑兩項全球紀錄。
現階段氫能的發展仍面臨儲運技術等關鍵性挑戰。氨是現代工業及農業化肥的重要化工原料,也可以作為燃料,同時也是天然的儲氫介質。此外,氨也具備能量密度高、易液化儲運、安全性高等優勢。因此,以氨作為氫能載體的研究成為熱點,氫氨互補的綠色能源產業也正在加速布局。
在白城大安,預算投資近60億元的合成氨項目正在建設中,投產后預計年制綠氫可達3.2萬噸、年制綠氨達18萬噸、年減碳排放約65萬噸、節約標煤23萬噸。
氫氣的生成和反應干凈,反應后只有水,壓縮后燃燒能量熱值高,因此大家會聚焦在氫能上做文章。氫能大家肉眼可見知道是好東西,如何用好,還在探索,尋找最優解法。
綠氫的經濟性與電解水制氫成本及消納儲運成本等密切相關。目前由于前期投資成本大和氫脆等技術難點的原因,國內在役純氫管道總里程低。氫氣的儲存需要高壓,且目前經濟運輸半徑小,為更好發揮氫能特性,項目大多探索就地制取綠氨和綠色甲醇進行消納。因此中韓示范區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做完科研之后,大安項目就在醞釀之中。與傳統化石能源方式相比,綠氨在工藝上,空分制氮、合成環節相差不大,區別在于氫的來源。
示范項目的背后,離不開政府和各主要相關部門的支持,而自然條件也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有C級及以上的化工園區;因為成本的約束,化工園區附近需要好的風光資源、水資源;交通相對便利。
如果做甲醇,考慮碳的來源還需要具備生物質資源,綠色認證下生物質資源以秸稈為主。
除了新能源消納的現實需求,央國企紛紛布局的背后,也是市場的潛力驅動。
氫能的發展較早,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清潔能源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今,全球航運業面臨緊迫的脫碳壓力,馬士基和中遠海運等船企在建造天然氣和綠色甲醇的雙燃料動力船舶,打造新能源動力船隊。而氨氣,本身就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同時氨作為重要的無機化工或有機化工的基礎原料,廣泛用于生產“工業氨”。隨著氨氣能源屬性的開發,伴隨著綠色合成氨技術以及各類氨燃料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氨能的應用場景也將不斷拓展豐富。
上下游
吉林省也積極探索氫能在交通等領域的應用。除已有的氫能公交、一汽產出的氫能卡車之外,去年3月,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全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春順利完成運行試驗。
近五年,儲氫氣瓶、電解槽等上下游的服務廠商或相關技術研究機構,雨后春筍一般涌現。
挑戰
“北方氫谷”氫能發展態勢良好,然而當前,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董武認為,綠色產品的綠色價值如果體現不出來,和化石能源產品去拼市場的話,拼不贏。比如,與灰氨相比,綠氨的成本更高。而現在歐美及中國對綠氫綠氨等的認證還沒有全球認可的標準規范。“如果能把綠色認證的綠色價值完全體現出來,項目將會井噴式地發展。但現在還做不到?!?o:p>
他建議,一方面綠色價值要有所體現,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比如政策在一些應用場景的區別,綠氨和灰氨,購買的時候要有比較明確的機制把這兩者區分出來。對于冶金等高耗能高排碳的企業,每年要用的綠色能源進行明確的規定,比如規定一年必須降多少碳、含多少綠色燃料才能生產?!暗珜嵸|上現在比較難,企業還面臨現實的生存挑戰?!?o:p>
此外,法律法規及相應基礎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叭绻骖櫚踩c發展,可以作為燃料管理,但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實施方案。”
而從氫能在交通等領域的應用來看,推廣不及預期。
安全性方面,中韓示范區制氫加氫一體化站的氫能車已安全運營2年?!氨O控安全系統甚至比燃油車更好些。放了探測氫氣泄漏壓力的傳感報警及自動滅火裝置。敏感值設置得非常保守?!睆耐茝V看,目前還未大規模打開,還是以示范為主。
“氫能車用的人少,生產成本就高,如果不能大面積打開,可能會形成不良的循環?!倍湔f。
上一篇 > 關于新一代地熱技術(包括增強型地熱系統和閉環地熱系統)發展措施和建議
下一篇 >沒有了